這幾類人群尤其不適合「過午不食」
丁冰傑醫生介紹,晚餐攝入的能量一般是一天攝入總能量的30%~40%,是一日能量和營養素的重要來源。
佛家或者修行者會採用「過午不食」的進餐方式,他們一般都是過著早睡早起、清心寡欲的生活,「過午不食」本身就是他們的一種修行。
「從營養角度來講,不推薦『過午不食』。
現代人生活節奏快,盲目採用『過午不食』,將造成能量和營養攝入不足,長期下去可能會出現低血糖、頭暈、抵抗力下降、肌肉減少、情緒問題等,嚴重影響健康。
」丁冰傑醫生提示,糖尿病患者、胃腸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群尤其不適合「過午不食」的進餐方式。
「過午少食」才健康科學
「目前,有些研究證實間歇性禁食對健康有益處,如8:16間歇性禁食,與『過午不食』類似,就是一天8個小時內可以吃東西,其餘16小時不吃。
但這些方法本質上不同於『過午不食』,並且這些方法的採用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,不可盲目自行實施。
」丁冰傑醫生說。
丁冰傑醫生建議,即使對於想要減肥的人群,也要三餐均勻地減少食物攝入,而不是採用極端的進餐方式。
即便通過極端的進餐方式「成功」瘦下來,也是暫時的,反彈的幾率會更大。
想要健康,科學的做法是「過午少食」,即將一天的大部分能量和營養攝入放在早餐和午餐,晚餐少吃、早吃,且保持清淡飲食。
2/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