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果有一天,你89歲的父母在夜裡跌倒了,家裡沒人,電話沒人接,求助無門──你會第一時間知道嗎?
他會等你嗎?
還是會一個人撐著、忍著、去簽那張寫著「病危風險」的字?
這不是電影,也不是假設,而是真實發生在一個老人身上的事。
凌晨三點,北京急診室裡,一位老人穿著舊夾克坐在輪椅上,眉頭緊鎖。
醫生遞來CT申請單,他微微發顫地拿起筆,慢慢地簽下自己的名字。
廣告
沒有人流通、沒有人商量,也沒有人阻止。
那一刻,他的兒女們在哪裡?
他為什麼獨自承擔?
而他,又為何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?

第一、獨居老人的困境
夜裡,寒風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。
高建勳像往常一樣,在十點半洗漱完畢、關燈休息。
半夜一點左右,他起夜,手剛扶住洗手間門框,一個踉蹌,整個人向後倒去。
那是仰面的摔法,后腰著地,骨頭撞到瓷磚的瞬間,他咬緊了牙關,一聲沒吭。
89歲的高齡,腰椎根本經不得這樣摔。
他靠著洗手間的門板坐了一陣,額頭上是冷汗,也分不清是疼的,還是嚇的。
過了幾分鐘,他緩慢挪到客廳,撥打了120。
急救人員趕到時,他已經換好了衣服,還特意戴上了帽子。
他說,「我沒事,就是腰有點扭著了,不要驚動別人。」
他自己拿著身份證、醫保卡,坐上了救護車。
簽字、檢查、入院,全程沒有一通家屬電話,不是沒人問,而是他沒告訴。
醫生看著檢查報告,說:「有壓縮性骨折,得住院觀察。」他點點頭,說了句:「你們該怎麼做就怎麼做,我自己知道。」
直到第三天,女兒才從一位熟識的鄰居口中聽說父親住院了。
電話打來時,高建勛反而安慰她:「別急,爸爸沒事,已經做了檢查。
你那邊孩子上學也忙,別特意飛回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