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對此,朋友委屈不已,她解釋說:
「我不出去上班,是因為我有自己的兼職事業,我帶著孩子,也能把錢掙了,平時家裡面的開銷我也有出錢,也時有轉錢過去,只不過不像是雇保姆那樣月月開工資…」
事實上,朋友婆婆只是以前苦日子過慣了,觀念里對「錢」有著過多的敏感而已
再加上受時代影響、產生的觀念不同,在她的眼裡,她則認為:帶孩子,有一個就夠了,佔兩個人在家裡不划算,年輕的時候能多掙些錢就多掙些錢,要不然等老了,就什麼都不能幹了
這本來就是時代不同所產生的觀念差異,奈何老人不注重講話方式,直接把上班掙錢的話說成「划不划算」、「不上班誰給我錢」這種粗糙、且傷人的表達方式
所以,古人云:「是非皆因多開口」,父母話說得多、說得傷人了,那兒女自然就會受不了,兒媳和女婿也會更受不了
如果不想因為「言多必失」傷了家庭和諧,那父母們要記住的就是:
•孩子大了,要有自知之明,不能說的話,一定不要圖心裡舒服就說出來傷人
•兒女的人生,如果非要開口點評,那一定是多鼓勵肯定,多看看孩子身上的優點,說一些溫暖的話
•人老了,還不能太依賴孩子,未婚的,鼓勵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,已婚的更要給足小家的生活空間,需要的時候搭把手不抱怨,不需要的時候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,搭建自己的社交圈子不給孩子找麻煩,在距離產生美的情況下,子女才能惦記著常回家看看

03
思想觀念要改變
上代生活經驗別套用下一代身上
時代在變,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,縱使父母走過的橋、比子女走過的路還要多,可上代的生活經驗不一定能套用在下一代身上
就算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子女少走彎路,但如果孩子們不需要、或者是不想接受,那這種過多的參與就是干擾、還有冒犯了
認識一位媽媽,她分享說:「我的女兒認奶奶當她的媽媽,還讓我滾」
剛開始這件事只覺得無稽之談,也覺得是小孩子家家的無心之言,誰能無條件滿足孩子、孩子就喜歡誰,自然也就把那個人當「媽媽」了
可事實上,如果一段關係剛開始的時候就糟糕地沒有及時解決,那後面大概率也不會好到哪裡去
這位媽媽情況就是如此
剛生二胎那幾年,忙不過來,就請婆婆幫忙接送大女兒上下學
而老人的帶娃觀念多偏於溺愛,只要是孩子開口的要求基本上都會滿足,對於孩子,她也特別捨得,哪怕自己少吃一口都會緊著孩子多吃幾口
對於這種偏愛,媽媽有過反對,但礙於老人的感受也就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
殊不知,孩子一天大一天、要求也越來越多,奶奶無力滿足的時候又怕得罪孩子,就讓孩子去找媽媽要錢滿足需求
媽媽可沒有奶奶那樣的說風就是雨,她為了鍛煉孩子不浪費節約性格,就讓孩子做一個計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