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時,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里短,有些是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,有些是關於生活問題、還有一些就是家庭矛盾了…
其中,由教育問題引發的婆媳矛盾最為激烈
不久前,就遇到幾個奶奶在學校門口接孩子,她們口中言論的就是家裡兒媳婦的如何不知足、如何不懂得感恩:
奶奶1說:「我把自己的兒子帶大,我的任務就完成了,憑什麼還讓我一天到晚守在家裡帶孫子孫女?
誰生的孩子誰帶」
奶奶2說:「是呀,是呀,我兒子今天給我打電話,意思怪我連一年級的題都不會教,我當時就懟他:你老娘我就是個文盲,嫌我帶不好就自己回來帶」
奶奶3說:「我倒是沒有跟兒子說過這些話,就是我那兒媳婦,真的是太懶了,每天一休班就睡到日上三竿還不起床,我飯都做好了,還喊不起來她,要是再多說她幾句,她就趕緊跑去跟我兒子告狀,看來,不是自己生的就是養不熟,不管你怎麼掏心掏肺都換不來別人的真心」
奶奶1、和奶奶2聽到后,立馬就異口同聲說:你還是對你兒媳婦太好,就是慣壞了,要我說呀,把孩子直接丟給她自己帶,看她還知不知好歹」
聽完這些,我突然想到一個朋友的話
她說:
「一個家庭,最怕的就是憋著勁兒,如果整天計較著誰吃沒吃虧、誰受益得多,那不在一條心的情況下,那這個家遲早都會散了…」
聽到這裡,我突然想到一個具有深刻寓意的心理學原理:烏鴉定律
所謂的烏鴉定律,是源自於一則寓言故事,原指烏鴉因叫聲難聽被人們厭棄,就想著搬家來逃避現實,但鴿子卻告訴它:「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聲音,不管飛到哪裡,照樣還是不會受歡迎」
而這不僅僅是一個寓言故事,更是一種可以實際應用到生活中的心理技巧,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、還是生活中遇到的各大難事,所遇問題從來都不會主動消失,唯有正視、和改變自身的不足與缺點,才能真正得到解決與釋懷

帶著「烏鴉定律」來說說當下的教育、還有家庭矛盾,也是一樣
特別是父母老了之後,如果不懂得「烏鴉定律」、良好關係就很難長久維持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常常抱怨:「子女長大,就成了白眼狼」的根本原因
特別是以下幾方面:
01
人心都是反骨的
你越強迫、就越容易讓人反感
人老了,和子女關係再好,也要懂得「烏鴉定律」
為什麼這麼說呢?
因為人心都是反骨的,你越強迫、就越容易讓人反感
屬雞的堂哥,過完年就31歲了
每次和大伯母見面,只要一談起堂哥,她就開始眼淚婆娑起來
原因嘛,自然是堂哥三十而立的年紀里還沒有談個女朋友,結婚生孩子就更不用多說什麼了
而壓力最大的,還當屬老家口中對三十未婚的評價:「男人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結婚,那就只能找個離婚帶娃的」
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,大伯母和堂哥說得最多的催婚話,就是:「趁著我現在還能動,你趕緊找個女朋友結婚,生了孩子我還能幫你們照看,要是再多等幾年,也不知道我這身體還能不能等得到」
而堂哥呢,雖然每次嘴上都說:「你以為找女朋友和結婚就跟菜市場買菜一樣啊」,可私底下也是比較著急的,為了能找個持家過日子的對象,相親了很多次,付出了很多感情、也受了很多次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