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列腺癌有什麼特徵?原因、症狀、分期、存活率及治療

前列腺癌原因
根據三軍總醫院衛教資料指出,目前前列腺癌的病因不明,可能與性激素有關,絕大部分的前列腺癌發生在前列腺後葉,多為腺癌 。
據美國克利夫蘭診所資料指出,腺癌起源於分泌液體的腺體細胞(如前列腺)。
其他較為罕見的前列腺癌則由其他類型的細胞形成的,包括小細胞癌、移行細胞癌、神經內分泌腫瘤及肉瘤。

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表示,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包括以下4種:

前列腺癌原因:年齡
年齡是前列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。
研究顯示,男性在50歲之後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顯著增加,而根據統計資料,台灣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約為72歲,顯示高齡族群為高風險族群。

前列腺癌原因:家族病史
若家中有一等親(如父親、兄弟)曾罹患前列腺癌,個人的罹癌風險會明顯提升。
台灣本土研究指出,有家族病史者的風險高出一般人達3.9倍,顯示遺傳基因在疾病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。

前列腺癌原因:肥胖與體重過重
體重也是前列腺癌風險的重要指標。
根據國內研究,身體質量指數(BMI)過重者,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提高約1.15倍。
另有部分國際研究發現,肥胖者罹患高惡性度或晚期前列腺癌的風險也相對較高,可能與賀爾蒙代謝異常與慢性發炎有關。

前列腺癌原因:飲食習慣
西化飲食型態也是前列腺癌的重要風險因子。
攝取大量紅肉、加工肉品(如香腸、火腿、培根)與高熱量食品,與前列腺癌整體風險增加密切相關。

前列腺癌有什麼特徵?

先兆與8種常見症狀
查岱龍指出,前列腺癌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許多患者直到出現體重減輕或排尿異常等晚期表現才就醫。
根據統計,台灣約有33%的前列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是第四期、出現遠端轉移,遠高於美國僅8%的比例,顯示國人普遍缺乏早期篩檢意識。

前列腺癌較常見的8種症狀,包含:

排尿困難
排尿時需用力或花費很長時間
小便次數增加、夜間頻尿
難以將膀胱中的尿液完全排空
尿液或精液中有血
不明原因體重減輕
背部、骨盆處出現持續性疼痛
疲勞
前列腺癌(攝護腺癌)在早期多半無明顯症狀,因此常被稱為「沉默的癌症」。
但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一些早期徵兆,可作為警訊。
常見的前列腺癌先兆包括排尿異常、血尿或血精、性功能異常,以及下腹或會陰部不適等,建議進一步就醫確認,並釐清是否與前列腺肥大或泌尿道感染等其他疾病相關。

2/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