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些電影界大佬曾提出一個計劃:用老面孔拍攝合拍片,從內地市場賺錢,然後把賺的錢投入到當地新生代主演的非合拍片中,以求藉此打開海外市場,並與海外同行加深合作,最終建立一個環形市場。
遺憾的是,很多合拍片質量並不高,說是「恰爛錢」也不為過,導致內地觀眾對港片的情懷和期待日漸走低;而在非合拍片方面,以文藝片為主流,拍得猶如紀錄生活點滴的紀錄片(雪茄導演原話),甚至還過度強調本地化,偏執的製造一些所謂只有本地人才有共鳴的劇情台詞,雖然由此實現了自我感動,但卻無法在海外收穫認同,最終絕大多數以虧本收場。
9/9